安全是最“實在”的幸福
周末下午,天氣晴朗,媽媽的老同學張阿姨和胡阿姨來家里玩兒。好些日子沒見面了,三位老阿姨坐在客廳里聊得熱火朝天。我在一旁端茶倒水、削蘋果。
聊了一會兒,媽媽問:“這陣子沒看到李哥發(fā)朋友圈了,他在忙什么呢?”
李叔叔也是媽媽他們的老同學。他平時最喜歡發(fā)朋友圈了,一天能發(fā)三四條。
張阿姨有些驚訝地問:“你不知道?李哥的兒子小李前陣子出了個小事故。李哥倆口子為這事心煩呢!”
“啊呀,不要緊吧?”媽媽頓時緊張起來。我也心里一沉。
小李,我認得,他是市區(qū)一家機械廠的技術員,工作認真、干活踏實、性格穩(wěn)重,去年還被廠里評為“先進職工”。按說,像他這樣小心謹慎的人,怎么會出安全事故呢?
事情是這樣:因為受疫情的影響,機械廠遲遲不能開工,小李在家里待得越來越焦急不安,房貸、孩子的輔導費、一家人的開銷、人情往來、對職業(yè)前景的擔憂……像一塊塊石頭似的壓在他心上。上個月下旬,機械廠總算復工了,他高興壞了,雖然積壓的活兒一大堆,每天都要加班加點,但他也沒覺得辛苦。
不久前的一天早晨,他早早趕到生產車間,那天的第一項工作是打磨管道坡口。開工前他才發(fā)現(xiàn)忘記把防護面罩放到工具箱里了,回班組取吧,路程還挺遠的,一來一回得耽擱三十多分鐘,有這三十多分鐘的時間,他能多干一單活兒了,而且后面的幾項作業(yè)都不需要使用防護面罩了。他自認為算得上是個技術精湛的工人,打磨管道坡口這種活兒,只要小心一點、靈巧一點,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的。干活要緊,趁著安全員還沒到崗,抓緊時間開工吧。才開工幾分鐘,他就聽到一個聲音喊:“你咋不戴防護面罩呀!”回頭一瞧,是安監(jiān)員,正急匆匆地走過來。他沒想到安監(jiān)員也來得這么早。他跟安監(jiān)員解釋了幾句,認了錯,停下手中的活兒,老老實實回去取防護面罩。
事情就是這樣奇怪,在隨后的打磨作業(yè)中,小李惦記著被耽擱的時間和沒完成的作業(yè)項目,手速不知不覺就加快了。突然,一顆鐵屑飛崩起來,以電光火石般的速度,不偏不倚,正好擊中他頭上的防護面罩,“啪”的一聲脆響,面罩裂開一道長長的細紋。小李只感覺到眼前一花、腦子一嗡、向后一仰,一屁股跌坐在冰硬的水泥地上,半天回不過神來。旁邊的工友們趕緊跑過來問:“沒事吧?”回過神來的小李出了一身冷汗,腰部疼痛難忍,被工友送到醫(yī)院檢查。事后,小李躺在床上休養(yǎng)時一個勁兒念叨:多虧戴了防護面罩,不然那天非血濺當場不可!真是萬幸!
小李的驚險故事聽得我感慨不已:眼下正值復工復產緊張時期,誰都想抓緊時間、多干一點、把被疫情耽誤的工作和損失彌補回來,這種想法可以理解,只不過,時間再緊、任務再重、心情再焦急,也要把安全擺在第一位,決不能松懈、動搖,否則不但“欲速則不達”,還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和悲劇。
有位哲人曾經說過,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種關于幸福的定義,在我們這些安全工作者心中,最實在的幸福只有一種,就是平安。